魚油什麼時候吃最好?怎麼選、怎麼搭配,營養師教你不白吃!
人人都在吃魚油,而且還要選「高濃度」魚油 !
魚油除了高濃度之外,挑選上還有甚麼眉眉角角?和其他保健食品能不能一起吃 ?
在這篇文章營養師來教你怎麼選最適合自己的魚油,怎麼吃才不會讓魚油白吃
目錄
每個人補充魚油都有個目的,先確認好目標需求才知道要以EPA還是DHA為主、濃度以及劑量。
不同的魚油產品,EPA與DHA比例設計不一。
有些配方EPA比例較高,常見於循環暢快與體能維持;而DHA比例高的魚油,則常見於需長時間用腦或熟齡族群的營養補充。
有些消費者在意有無腥味、有些在意膠囊大小,一定要挑選自己可接受、方便補充的產品
- 在意腥味:挑選有專利淨化技術的產品
- 在意膠囊大小:挑選高濃度魚油,膠囊較傳統魚油小顆、好吞
- 在意吸收度:挑選rTG型式,人體吸收度最佳
- 在意保存:挑選排裝或2個月左右的份量,最好保存。避免購買大容量,加速氧化機會
魚油的形式分三種:TG、EE、rTG
TG型(三酸甘油脂型)
在魚類中天然的儲存形式就是TG型(三酸甘油脂型),雖然具有約60%良好的吸收度
但是Omega-3 脂肪酸濃度僅有30%,相當的低。
因此要達到相同劑量的Omega-3 脂肪酸,就會需要吃較多的TG形式魚油。
這也是市售TG形式的魚油的缺點:較大顆難吞
EE型(脂化型)
為了解決TG形式Omega-3濃度低的問題,將天然TG形式經過蒸餾提高Omega-3濃度
於是產生EE形式(脂化型),Omega-3濃度提高到50%,但吸收度僅約20%
rTG型(再脂化型)
廠商研發出將EE形式(脂化型)再還原成TG的形式,因此稱為rTG型(再脂化型)
rTG型(再脂化型)的魚油濃度及吸收度皆高達80%以上,一舉解決Omega-3濃度與吸收度的問題
也是目前市售魚油最主流的形式。
以人體吸收度較差的EE型式的魚油為例
過往的文獻顯示,空腹時只有 20 % Omega-3 被吸收,但與高脂餐一同服用,吸收率可提升至 60 %。
因為食物中的油脂可以提升Omega-3脂肪酸的吸收率
若要補充魚油建議「隨餐」或是「餐後」服用效果最佳!
至於早上吃還是晚上吃?
對魚油的效果則沒有太大的影響。
魚油可以跟大多數的保健食品一起補充,並不會影響吸收及效用
但以下保健食品可能產生交互作用及影響吸收,應避免同時服用,才不會白白浪費吃進去的魚油!
鈣片
以往有一說法是魚油和鈣片一起吃會產生「皂化作用」,但實際需要產生皂化反應需要高溫及強鹼,人體並無法達到這樣的環境。
但補充高劑量的魚油有學者指出有降低鈣質吸收的疑慮,因此仍建議間隔2小時較理想。
膳食纖維
膳食纖維和油脂的吸收有關,若是和魚油一起服用會干擾魚油的吸收效果。
因此建議間隔2小時服用,若是當餐吃了較多的蔬菜水果,也盡量避免當餐隨餐服用喔!
看完這篇文章,除了懂得挑選適合自己的魚油產品之外,
在正確的時間點補充、避開影響吸收的營養素,更能讓吃進去的魚油發揮功效,準確達到營養補給的效果!
參考資料:
1. L D Lawson et al.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.(1988)
追蹤營養師粉絲專頁-「營養師魚池不養魚-于慈營養師 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