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跟鈣可以一起吃嗎?99%的人都補錯了!
「鐵跟鈣可以一起吃嗎?」這大概是最常被拿來討論的營養問題之一!
沒有錯!鐵跟鈣都是身體很重要的營養素,但兩者之間存在一些吸收上的小細節。
如果忽略了,可能會讓鐵跟鈣在體內「打架」,反而吸收不到位!
鐵跟鈣到底要不要分開吃?要隔多久才比較好?這篇文章營養師會帶你深入了解鐵跟鈣的吸收關係,並整理出實用的補充建議,幫你吃對時間、補對方式,讓營養真正發揮作用!
目錄
鐵跟鈣可以一起吃嗎?先了解鐵跟鈣在人體中扮演的角色
鐵跟鈣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兩大礦物質,各自承擔著不同卻同樣重要的角色。
一個有助於正常紅血球的形成,另一個則有助於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及健康。若攝取不足,不僅會影響日常活力,還可能造成健康隱憂。讓我們先來了解鐵跟鈣的作用吧!
鐵在人體中的重要性
鐵是構成血紅素與肌紅素的重要成分。有助於氧氣的輸送與利用。
每日攝取足夠的鐵能夠維持正常能量供給、提供日常活力以及保持專注力與生活品質。
若缺乏鐵,容易影響血色素,容易覺得活力告急,氣色不佳,對生活帶來不便的影響。
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告的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」第八版,各年齡層鐵的建議攝取量:
年齡 |
鐵每日建議攝取量 |
0-7 個月 |
7 mg |
7 個月-9歲 |
10 mg |
10 歲-18歲 |
15 mg |
19 歲-50歲 |
男:10 mg 女:15 mg |
51 歲以上 |
10 mg |
第一孕期 / 第二孕期 |
+0 |
第三孕期 |
+30 mg |
哺乳期 |
+30 mg |
女性、孕婦、兒童及素食者族群較可能缺乏,更要特別注意日常飲食中是否含有紅肉、深綠色蔬菜、豆類(紅豆、花豆)、芝麻與全穀類等食物。
鈣在人體中的重要性
鈣是人體含量最多的礦物質,主要儲存在骨骼與牙齒中,有助於維持骨骼與牙齒的正常發育及健康。
鈣也能活化凝血酶元轉變為凝血酶,幫助血液凝固。對維持正常生理機能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之一。
當飲食中鈣攝取不足時,骨頭中的鈣會被釋放出來維持血鈣濃度,久而久之就會影響骨質密度,對健康帶來風險。
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告的「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」第八版,各年齡層鈣的建議攝取量:
年齡 |
鈣每日建議攝取量 |
0-7 個月 |
300 mg |
7 個月-12個月 |
400 mg |
1 歲-3歲 |
500 mg |
4 歲-6歲 |
600 mg |
7 歲-9歲 |
800 mg |
10 歲-12歲 |
1000 mg |
13 歲-18歲 |
1200 mg |
19 歲以上 |
1000 mg |
第一孕期 / 第二孕期 |
+0 |
第三孕期 |
+0 |
哺乳期 |
+0 |
鈣的建議攝取高峰落在青少年時期,因為需要鈣來支持生長發育。
值得注意的是,雖然孕婦與哺乳媽媽每日建議量和一般成人相同,但實際上可能會因寶寶營養需求而造成一些缺鈣的不適,營養師建議可以額外補鈣。
生活中乳製品、小魚乾、深綠色蔬菜與豆製品(板豆腐、豆花),都是常見且易取得的鈣來源。
鐵跟鈣可以一起吃嗎?看看科學研究怎麼說
在日常營養補充中,鐵跟鈣都是極為重要的礦物質,但許多人並不知道,它們在同一時間攝取時,會因為產生拮抗作用而影響吸收效果。
研究顯示,當體內同時存在高劑量的鐵跟鈣時,會在消化道中產生競爭性吸收,被稱為「拮抗作用」。這種拮抗作用會降低鐵跟鈣的吸收率,進而影響補充效果。
也就是說,即使同時攝取了足量的鐵跟鈣,實際能被身體利用的量可能大打折扣。
雖然近年來也有些文獻指出這種拮抗作用只發生在短期補充,若是長期攝取高劑量的鐵跟鈣,身體會自行調整吸收,並不會有所影響。
但對於已經缺乏的人來說,營養師仍建議避免一次攝取,以確保補充效果符合預期。
鐵跟鈣可以一起吃嗎?想補充鐵跟鈣隔多久吃最好
日常飲食中少量的的鐵跟鈣質相互影響不大,透過飲食攝取不需特別在意。但如果是額外補充高劑量的鐵劑或鈣片,就建議不要同時服用,以免讓吸收打折。
那麼要怎麼吃才有好的吸收呢?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鐵什麼時候吃最好?
鐵的吸收需要胃酸的協助,可以幫助將食物中的三價鐵轉換成可被吸收利用的二價鐵。
因此原則上鐵劑的補充建議空腹的時候吃,此時胃呈現酸性的環境,可確保鐵的吸收。
若擔心補鐵出現副作用,也可以改成隨餐或飯後服用,避免不適。
鈣什麼時候吃最好?
鈣片什麼時候吃最好,取決於你選擇哪一種鈣!
目前市售常見的鈣片種類有碳酸鈣、檸檬酸鈣、海藻鈣以及胺基酸螯合鈣。
其中碳酸鈣因為需要胃酸幫助溶解吸收,因此建議隨餐或飯後吃。
檸檬酸鈣、海藻鈣及胺基酸螯合鈣的溶解不受酸鹼值影響,因此可以空腹或睡前使用。
如何正確的補充鐵跟鈣?
該如何補充鐵跟鈣才正確,間隔時間、飲食搭配與劑量控制,都是影響吸收率的關鍵。營養師以下整理出幾個重點建議,幫助你正確補充:
1. 鐵跟鈣的攝取間隔建議 2 小時以上
同時補充高劑量的鐵跟鈣在消化道中會產生拮抗作用,同時攝取會降低鐵跟鈣的吸收率。
建議兩者間隔至少2小時,例如:早晚分開吃。這樣安排能讓兩種礦物質的補充發揮最佳效益。
2. 透過日常飲食自然攝取
補充營養不一定只靠保健食品,均衡飲食同樣重要。
含鐵食物:牛肉、豬肝、深綠色蔬菜、紅豆、花豆、黑芝麻、全穀類。
含鈣食物:牛奶、起司、優格、小魚乾、板豆腐、深綠色蔬菜。
日常三餐中搭配這些食材,就能為身體打好鐵跟鈣的基礎。
3. 選擇適合自己的綜合維他命
若飲食無法兼顧,可搭配綜合維他命來補充。
建議挑選綜合維他命時,選擇有標榜礦物質使用「螯合技術」的產品,因為透過螯合礦物質也能避免鐵跟鈣的拮抗作用產生。
4. 避免過量補充
鐵跟鈣過量都可能造成不適。鐵過多會引起消化道不適,鈣過量則可能增加結石風險,並影響其他礦物質吸收。
因此建議依每日建議攝取量補充,必要時可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。
鐵跟鈣補充的常見問題Q&A
Q1:綜合維他命能同時補充鐵與鈣嗎?
可以!但要注意不可同時含有高劑量的鐵跟鈣,避免影響吸收率。
建議選擇礦物質有使用「螯合技術」的產品,螯合後的礦物質可以避免拮抗作用的產生,確保礦物質有良好的吸收度。
Q2:孕婦能同時補充鐵跟鈣嗎?
可以!孕期可以根據胎兒的營養需求以及媽媽的飲食狀況適量補充。日常生活中攝取富含鐵跟鈣的食物,不足的部分再由營養品來補充。
建議可以錯開鐵跟鈣的補充時間,提升兩者的吸收與利用。
Q3:補充鐵跟鈣需要吃多久?
沒有標準答案,鐵質可以根據抽血檢驗的狀況來判斷是否需繼續補充。
鈣質因飲食攝取難達到建議量,再加上鈣質容易隨年齡流失,因此許多人也將補充鈣片當成日常保養之一。
Q4:素食者要怎麼補充足夠的鐵跟鈣?
人體易利用的鐵大多為動物性來源,素食者若想補充足夠的鐵可以多攝取深綠色蔬菜、豆類、堅果和全穀類食物。
除了乳製品外,豆製品、全榖雜糧(紅豆、綠豆等)以及部分蔬菜(小白菜、莧菜等)都是高鈣的食物,全素者可以多多攝取。
結論
營養補充絕對不是「吃得多就一定好」。
人體對每一種營養素的吸收都有其特性與限制,若忽略了這些差異,只是一味增加攝取量,不僅效果有限,甚至可能造成腸胃或身體的額外負擔。
因此,真正聰明的補充方式,並不是追求「多吃」,而是依循科學依據,選擇正確的時間與劑量,讓營養素發揮最大效益。
唯有「吃得巧」,才能有效率地幫助身體吸收,為健康打下穩固基礎,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參考資料:
追蹤營養師粉絲專頁-「營養師魚池不養魚-于慈營養師 」